首页 金融文章正文

麦克阿瑟天才奖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金融 2022年10月25日 02:45 57 融和实业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获奖者

获得该奖项的杰出华人天才包括:

徐冰

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

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在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 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向更为丰富,特别是其日益关注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林 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鉴于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1999年他荣膺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庄小威

2003年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庄小威,是该基金会史上颁发的第一名华裔女科学家。34岁成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系的双聘教授。庄小威利用改进的荧光光谱技术来研究单个分子,从而揭示复杂的生物过程。2003年,她正利用这种方法研究流感和艾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这有助于研发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陶哲轩

2006年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唯一一名获奖华人是天才数学家陶哲轩是唯一获奖的华裔。这是陶哲轩在一个月内获得的第二个大奖,他在8月22日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俗称数学诺贝尔奖)。麦克阿瑟基金会(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的称赞陶哲轩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组合数学和数论,并为多个数学界长久以来的推测(conjecture)提供了证明,他的研究也为许多领域开创了新的思维,对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何琳

生物学家何琳

何琳是2009年度二十四位获奖者中的唯一华裔。199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学助理教授。何琳关于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在癌症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而获得奖金。

沈伟

于2007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天才奖”的纽约美籍华人编舞家沈伟,出身于中国湖南,5岁学中国画,9岁在湖南省艺校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毕业后任湖南省湘剧院演员,后又学舞蹈,成为广东现代舞团舞蹈演员及编舞。多才多艺兼善绘画,曾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中国传统水墨、结合现代舞姿打动全世界。

萧强

2001年得奖,现为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信息学院专聘教授。

张益唐

2014年获奖 。主要贡献在于2013年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同年5月21日,该篇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

杨培东

2015年获奖。杨培东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1988年从木渎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9年至今,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4月18日,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4月17日,杨培东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有望解决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科学难题。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历年名单

本年度的获奖者为:

苏珊·芒戈,47岁,发育生物学家。带领着美国犹他大学实验室,对器官形成进行深入研究。

斯蒂芬·休斯顿,49岁,人类学家。现任职美国布朗大学,曾花费数十年破译玛雅语言,同时对人类的文明感知方式进行探究。

马林·索尔亚契奇,34岁,光学物理学家。任职于麻省理工大学,在纳米光子学领域拥有超前想法。

柯尔斯顿·邦博利斯,34岁,植物进化遗传学家。任职于德国马普研究所,主研究植物新物种起源。

安德烈·盖兹,43岁,天体物理学家。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集中在恒星系统与星系演化。

阿列克谢·基塔耶夫,45岁,计算机科学家。任职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专攻量子物理计算。

大卫·蒙哥马利,46岁,地貌学家。任职于华盛顿大学,研究时间推移与地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亚当·里兹,38岁,天文学家。任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宇宙几何学专家。

萨利·坦普尔,49岁,神经学专家。现任职纽约神经干细胞研究所,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法。

雷切尔·威尔逊,34岁,实验神经生物学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重点是果蝇大脑的神经活动研究。 2009年9月24日美国著名的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s)公布2009年24名获奖名单,中国大陆的35岁女学者、柏克莱加州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何琳(Lin He)名列其中。

本年度的24位获奖者中包括7名科学家,分别是:

Richard Prum,男,48岁,耶鲁大学鸟类学家;

Lin He,女,35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家;

Peter Huybers,男,35岁,哈佛大学气候学家;

L. Mahadevan,男,44岁,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家;

John A. Rogers,男,42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应用物理学家;

Daniel Sigman,男,40岁,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地球化学家;

Beth Shapiro,女,33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 2011年度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俗称“天才奖”)名单,共24人获奖,其中9人为科学家。

Elodie Ghedin,美国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

Kevin Guskiewicz,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

Markus Greiner,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Matthew Nock,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Sarah Otto,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教授;

Shwetak Patel,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Melanie Sanford,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化学系教授;

William Seeley,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衰老中心副教授;

Yukiko Yamashita,美国密歇根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本年度的23位获奖者中包括10名科学家,分别是:

Maria Chudnovsky,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

Eric Coleman,科罗拉多大学老年病学家;

Olivier Guyon,亚利桑那大学光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Elissa Hallem,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家;

Sarkis Mazmanian,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家;

Terry Plank,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化学家;

Nancy Rabalais,路易斯安那大学海事协会海洋生态学家;

Daniel Spielman,耶鲁大学理论计算机学家;

Melody Swartz,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家;

Benjamin Warf,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医生。

世界上智商最高,最聪明的人是谁?

现今世界上智商最高、最聪明的人是陶哲轩,他的智商是230。陶哲轩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一:陶哲轩人物经历

陶哲轩于1975年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出生,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于是在幼儿园的时间中,在他的母亲指导下,他自学了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课程。

1980年,5岁的陶哲轩被父母送入了当地的私立小学,一入学陶哲轩就上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是在五年级上的。

1982年,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并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1989年,14岁的陶哲轩正式进入弗林德斯大学。

1991年,16岁的陶哲轩获得弗林德斯大学荣誉理科学位;并在1992年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

1996年,21岁的陶哲轩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2007年,陶哲轩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讲席的教授;并在同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9年12月,陶哲轩第一次回到中国。

二:陶哲轩人物成就

陶哲轩与他人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指导理论,该理论一提出,就在信息论、信号和图像处理、医疗成像、模式识别、地质勘探、光学和雷达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为2007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2015年9月17日陶哲轩成功破解了著名数论难题——埃尔德什差异问题。这一难题由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80年来它困惑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数学家,甚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破解,但最终被陶哲轩攻略,此事震动了整个数学界。

三:陶哲轩人物评价

陶哲轩就是数学界的莫扎特,才华横溢,他总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他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数学家;而且他的合作能力很强,世界上最出色的数学家都喜欢和特里一同工作,他的合作者能够组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系。

北大留学生张益唐,59岁获世界大奖,却称“还好我不在中国”,为什么?

2014年,凭着过硬的实力,斩获了Rolf schock数学奖、美国数学会的科尔数论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同年又被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张益唐,说出还好自己不在中国的这样的话,是因为这个人活得太纯粹了,不想被世俗烦扰。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一个受过北大栽培的人,一个受过北大校友扶持的人,一个让众多教授倾囊相授的人,一个最终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学者的人说出了如此让人心寒的话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仅要想一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判。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有专注的精神,需要成年累月对学术研究的持续专注,这样才能够取得大成绩——张益唐

我们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从这个问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很可能伤害到了一些比较单纯的比较专注的人。

其实这样专注的人,在我国的社会当中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比较出名的科学家中有一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就是一个非常专注于杂交水稻的人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物质不在乎名气。但是难免被社会组织所利用,曾经莫名其妙的就在抖音上有了账户。这不能不说为袁隆平专注的科研带来了一丝困扰。

最终还得自己澄清,说自己没有开过那个账户,这才把那个账户给清理掉。

张益唐其实不用解释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的这句话有前缀。张益唐曾经说过,“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得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

张益唐说出这样的话有一些寒心

虽然张益唐曾经说过,因为世俗的压力,因为学术的梦想,之类可能在国内给他产生的干扰和压力的原因。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自己是出身于北大,而且为北大所支持,而更重要的是北大的校友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向他伸出了援手,让他能够完成自己比较纯粹的科研,比较纯粹的研究,比较纯粹的论文,让他不被世俗所干扰,让他专心的可以潜心研究。

所以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想一想身后那些支持过他的人,的确是让那些人寒心。

张益唐说出这样的话有一些道理

有一些比较纯粹的人的思想我们是无法理解的,曾经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天才和疯子之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想,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能说出那种背叛自己血脉,让支持过自己的人心寒的话的人,一定是这个哲学家所说的那种天才。他已经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本,已经忘记了自己,完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

结语

一个人不管追求着什么,就算培养他的社会对他带来怎样的干扰,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本。就像在你不愿意穿秋裤的时候,你妈让你穿秋裤,出门后你觉得热,就会揍你妈吗?

阿瑟林斯基简介?

1953年阿瑟林斯基(Aserinsky)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观察到他的小孩在睡觉时眼睛虽然闭着,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快速转动,转了一阵子后又不转了,再过大约一小时又开始转动(延伸阅读:睡眠的故事–速眼动睡眠的发现)。就这样晚上睡觉时周而复始地出现眼球转动的现象。

阿瑟林斯基又持续的观察很多人,都发现他们睡觉时会有这个现象,因此就把这个虽然在睡觉,但眼球会快速转动的时期称为「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而其他睡觉时眼球不会快速转动的时期,就叫做「非速眼动睡眠」,整个晚上的睡眠就在这两种状态下交互变化。速眼动睡眠跟做梦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许多研究者都发现如果在速眼动睡眠时把人叫醒,他会有超过80%的机率会说自己正在做梦。所以梦的发生一直是与速眼动这个特异的睡眠阶段连结在一起。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评选制度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评选制度很特别,由私人搜索、匿名提名审核,既不要求个人提交申请,也不需要面谈,只需遵循成就性、原创性与前瞻性等遴选标准。事先毫不知情的获奖者面对“从天而降”荣誉和巨额奖金,往往不知所措。

曾经出过这样的笑料,2008年的获奖者之一,发育生物学家苏珊·芒戈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后,一度以为这是一个诈骗组织。

具备条件

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二、承诺基于已有系列成就,将来取得重大进展;

三、具有促进日后创造性工作的潜力。

关于麦克阿瑟天才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麦克阿瑟天才奖

发表评论

融和实业Copyright www.rh-industry.com Some Rights Reserved.温馨提示:本站非华泰期货官网,其中华泰期货APP下载为华泰期货官网提供。 备案号:鲁ICP备20015567号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为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使用。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